
今天來聊聊比較嚴肅的話題,關於精油的外用安全性~
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還是有許多新朋友對於精油並不熟悉,所以還是需要分享一下🌼
精油如果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其實會比食物和草藥更需要嚴格的監督和執行,因為精油是植物萃取物而不是完整的植物成品!! 如果沒經過挑選、準備和監督,即便再天然還是要謹慎使用。芳香療法中最常使用的精油吸收途徑是經皮吸收,透過外用的方式使用於臉部或身體肌膚上,專業的芳療師會因為個案的不同,選擇適當的精油、適當的稀釋濃度和適當的頻率使用在適合的部位,多方考量的設計下,基本上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如果沒有謹慎考量下,精油的使用上容易造成一些問題。
1. 皮膚刺激性
皮膚刺激性也有分不同等級,即使是氣味好聞似乎沒有攻擊力的柑橘類、枝葉類精油,也是可能會有皮膚刺激性,因這些精油的單萜烯成分較高,隨著時間過去後可能會慢慢氧化,這些氧化後的延伸物是造成皮膚刺激性的原因。
所以柑橘類和枝葉類精油建議開封後盡快使用完畢。
再來中度皮膚刺激性精油就要使用更低的濃度比例,建議低於2%,例如檸檬香茅、檸檬尤加利、山雞椒等醛類精油,可以從低劑量開始使用。而皮膚刺激性較高的基本上是酚類精油,肉桂(葉/皮)、丁香、野馬鬱蘭(牛至)、百里酚百里香等
基本上使用濃度要低於0.5%,肉桂皮可低於0.1%,一旦接觸超過了皮膚能負荷的劑量,刺激反應很快會在使用部位出現,皮膚敏感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精油刺激性。
2. 皮膚過敏性
敏感性肌膚的人可能會因為使用到某些成分而產生立即性的接觸性皮膚炎,身體開始釋放組織胺出現紅癢的疹子,這樣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出現在第一次使用或是長期重複使用出現的累積狀態,基本上停止使用就會慢慢復原。
3. 光敏性
光敏感可能屬於光過敏或是光毒性,因光毒性而出現的異常皮膚反應,通常來自含有『呋喃香豆素』成分的精油,常見的是佛手柑、萊姆、芹菜籽、歐白芷根等精油,市售可買到不含呋喃香豆素的FCF佛手柑,但味道就不如完整的佛手柑有層次
可依照需求進行選購。
其實在避免皮膚刺激性精油的選擇上還有許多眉角,如您是新手建議諮詢專業芳療師進行詢問喔 ε(*´・∀・`)з゙
外用精油上都有這麼多的考量了,那怎麼還會有人覺得精油可以吃呢???
如果您是芳療專家或是法國藥劑師就另當別論,因為這些人知道如何安全的口服精油
但直銷是商人不是專家,請勿聽信而隨意口服精油!
希望這篇內容讓您對於精油的使用安全有更深刻的印象,真心期望每個人都能芳療越玩越健康!!
撰文者:芳療師 Ginia